10月10日,西宁野生动物园发布一则讣告称,年10月10日上午9:50,中国唯一一只圈养雄性兔狲——狲思邈,在进食时因鸡肉卡喉,不幸窒息死亡,终年7岁半。
年出生的狲思邈,于当年被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从西宁市一户市民家中救护,人工育幼长大后,一直生活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年初由于初次交配时间较短,被命名为“狲思邈”,后逐渐成为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最高的兔狲。
提到这只名为“狲思邈”的兔狲,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其实很多人的头像,都曾使用过这只兔狲的形象。因为,它憨态可掬,形似家猫,但又不是家猫,说它是兔子,也不是。在很多动漫人物中,也有参照兔狲设计的。
因此,这只兔狲的离开,让人颇为遗憾。
按照动物园的说法,是鸡肉卡喉,窒息死亡。实际上,动物死亡,在生态环境领域,是一个牵扯多因素的复杂事件,并非单一原因就能判定。在以往的一些动物意外死亡案例中,人为捕杀、生活环境改变、中*、被捕食等,都会被认为或使动物死亡的原因。
有必要指出,专业的问题需要交给专业人士来解决。就兔狲死亡事件而言,它首先是一起“意外”,因为,如果不是进食的时候误食了大坨鸡肉,恐怕兔狲死亡的可能性不会加大。再加上,如果自身身体可能出现了一些不正常情况,兔狲恐怕也不会遭遇意外。
复盘此次兔狲的“死亡”过程,不管是对于动物园还是参与救治的人员来说,讣告里面也提到了很多关于动物遭遇意外的预警机制和应对经验。首先,对于兔狲的饲养、保护和救助等过程,作为外界也就是公众来说,大家都有知情权,类似兔狲或是一些动物死亡事件,及时上报和公开死亡原因是应有之义,但同时也应及时让社会知晓,必要时还得控制和减少类似事件发生。
按照以往的经验表明,一只兔狲死亡,很有可能涉及到多个内部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关于动物的意外死亡以及如何更好地救助它们,其实是一个周期性、世界性的难题。
实际上,关心动物,很多时候是在关心我们自己,也体现出人文关怀触角的延伸。我们应当从一些动物死亡的情形当中,获得一些启示,包括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影响,对其他生物种群生存空间的积压,以及如何更好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等等,从这个角度出发,一只兔狲死亡,其实也是在给人类“指路”: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妨留给野生动物们一些赖以生活的资源。
事实上,类似兔狲“死亡”的问题,西宁动物园的“讣告”已经做得很人性化已经充满人文关怀色彩了。正如“讣告”中所言,“狲思邈的一生,未曾享受过辽阔的野外高原,未曾呼吸过凛冽的自由,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让无数人知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