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发病到死亡仅3小时出血热该做哪些实验室
TUhjnbcbe - 2021/3/14 2:15:00

作者:王婷

审核:赵秋剑

单位:医院检验科

先和大家分享一段通俗顺口溜:

发热脸红酒醉貌,

头痛乏力像感冒;

皮肤黏膜出血点,

呕吐腹泻蛋白尿。

这段顺口溜描述的就是

冬春季节比较多发的一种传染病

出血热!

年3月23日途经京昆高速宁陕服务区一辆大巴车上1名务工人员发病送医3小时后不治身亡全车32人检查、隔离当晚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就此作出情况说明↓↓↓一、什么是出血热呢?

出血热全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以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主要是接触了被老鼠污染过的物品或食物而导致传染,罕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该病多发生于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以青壮年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急性肾功能损伤等症状。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

需要注意的是,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极易和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因此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对疾病的主观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将极大有助于疾病的确诊。二、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呢?1、血常规

(一)白细胞计数:

早期白细胞数多属正常,在病程第2-3天逐渐升高,可达(15-30)*/L,少数重型患者可达(50-)*/L;早期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有中*颗粒;第4-5天后淋巴细胞增高,并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

(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

由于血浆外渗引起血液浓缩,从发热后期至低血压休克期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升高,达5.0*/L和g/L以上。在少尿期高血容量综合征时可表现为血液稀释。

(三)血小板:

从发病第2天起开始减少,一般在(50-80)*/L,重症患者可10*/L,可见异型血小板。

2、尿常规

尿蛋白常于病程第2天可出现,发病第4-6天尿蛋白常达“+++”-“++++”。部分病例可有肉眼血尿以及尿中可见小片状膜样物,系由尿蛋白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与肾脏损害程度有一定关系。

尿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此外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这是汉坦病*的包膜糖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引起泌尿系脱落细胞的融合,在融合细胞中能检出汉坦病*抗原。

3、血生化检查

(一)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

多数患者在低血压休克期,少数患者在发热后期,BUN和Cr开始升高,移行期末达高峰,多尿后期开始下降(注:多尿期又可分为移行期、多尿早期和多尿后期3个阶段)。

(二)血pH值:

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碱中*多见,可能与发热及换气过度有关。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为主。

(三)电解质:

血钠、氯、钙在出血热各期中多数降低,而磷、镁等则增高,血钾在发热期、休克期处于低水平,少尿期升高,多尿期又降低,但亦有少数患者少尿期仍出现低血钾。

(四)肝功能:

多数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可有转氨酶和血总胆红素升高。此外,心肌酶学检查指标也可异常。

4、凝血功能检查

发热期开始血小板减少,其黏附凝聚和释放功能降低;若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小板可减少至50*/L。

(1)DIC的高凝期:凝血时间缩短;

(2)消耗性低凝期: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凝血酶时间延长;

(3)纤溶亢进期:纤维蛋白降解物升高。

5、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20);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1:40)。

特异性抗原检测:早期患者的血清、血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尿沉渣细胞中检出汉坦病*抗原(免疫荧光法或ELISA法)。

6、核酸检测

可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汉坦病*RNA。

7、病*分离

将发热期患者的血清、血细胞和尿液等接种Vero-E6细胞或A细胞可分离到汉坦病*。

在不慎感染出血热后,也请大家不要过度恐慌,就医时遵守“三早一就”原则,即早休息、早诊断、早治疗和就近就地到有诊疗条件的医疗单位救治,在经过有效的救治,一般预后较好。

1、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的检验诊断

2、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

编辑:小冉审校:Rose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病到死亡仅3小时出血热该做哪些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