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人死亡安徽发生一起污水处理设备检修中
TUhjnbcbe - 2021/1/18 11:29:00
2人死亡!安徽发生一起污水处理设备检修中*窒息事故!

来源:环保工程师

安徽发生一起污水设备检修中*事故宿州埇桥区发生一起疑似中*窒息死亡事故年8月22日7时05分,埇桥区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下属秦圩种猪场污水处理站因污水提升井设备损坏,公司合作供应商上海谷瑞公司在维修过程中2人疑似中*窒息,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调查及善后处置工作正在进行中。如何避免污水处理作业中*事故?污水处理中*窒息事故频频发生,主要的问题还是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事故的发生,如何避免这种事故还是要从内到外的安全教育及加强安全措施来解决!污水处理中作业守则()对从事有*作业、有窒息危险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防*急救安全知识教育,其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有*有害气体的危害性、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对作业环境的氧含量、可燃气体含量、有*气体含量进行分析。(3)在有*场所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必须有人监护。进入高风险区域巡检、排凝、仪表调校、采样、清罐等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携带便携式报警仪,2人同行,人作业人监护。(4)进入缺氧或有*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工作,将受限空间吹扫、蒸煮、置换合格;对所有与其相连且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有*有害物料的管线、阀门加盲板隔离,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处应挂标识牌。(5)要充分认识到氮气等单纯窒息性气体的危害。(6)在有*或有窒息危险的岗位,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救生设施等,作业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受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包括空气呼吸器、供风式防护面具、救生绳等),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7)对有*、有害场所的有*介质浓度,要定期检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为保证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内充氧气。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作业或休息。(8)对各类有*物品和防*器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涉及和检测*害物质的设备、仪器要定期检查,保持完好。(9)健全有*有害物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长期达不到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停止作业。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或曾发生中*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隐患点进行整改或监控。发生中*窒息时的逃生与急救!()自救在可能或确已发生有*气体泄漏的作业场所,当突然出现头晕、头疼、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必须想到有发生中*的可能性,此刻应憋住气,迅速逆风跑出危险区。如遇风向与火源、*源方向相同时,应往侧面方向跑;如果是在无围栏的高处,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东西或趴倒在上风侧,尽量避免坠落;如有可能,尽快启用报警设施,同时,迅速将身边能利用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用水浸湿后,捂住口鼻脱离现场,以免吸入有*气体。(2)互救救援人员首先摸清被救者所处的环境,要选择合适的防*面具,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中*者救出至空气新鲜处。救援人员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3)急救

出现有人中*、窒息的紧急情况,在场的领导应主动负责指挥,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发生事故后抢救工作理应分秒必争,但须沉着冷静并正确处理,不能盲目抢救,各行业都曾经发生过多起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受害者撤离现场后,可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如人工呼吸等进行抢救。

水环境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来源:袁哲,许秋瑾等环境科学研究

点击上方,
  界面新闻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日前,国内首个“结合MW大型燃煤机组资源化处置多种污泥固废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常州发电厂投运。


  该项目由江苏公司联合科环集团与龙源环保合作建设,自主研究设计多种类污泥废水联合处理系统及复杂性质污泥储输运系统。


  项目主要承接常州市工业园区的生活污泥和印染污泥处置,处理规模为吨/天(污泥含水率可达80%),其中生活污泥吨/天、印染污泥吨/天,年处理量近6万吨。 来源:界面新闻

污泥成了“再生资源” “污泥无热干化技术”日前在河北秦皇岛开发区完成研发及产业转化,首条生产线稳定运行4个月以来,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干化处理后的污泥生物质燃料热值高、污染物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送往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据了解,当前全国市*污泥采用“填埋”方式处理的比例占50%以上。大量湿污泥外运、填埋、堆放,对空气、水体、土壤造成污染,对周边民众的生活造成影响。


  秦皇岛尼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团队研发的“污泥无热干化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据介绍,该技术核心特点是“超低能耗,无臭气产生”。使用该技术处理含水率80%至85%的湿污泥,千瓦时电即可脱水00公斤左右,是热干化技术处理的20倍左右;可将污泥含水率降至40%左右;污泥减量三分之二左右。且处理全过程没有臭气产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干化后的污泥可再利用,用于焚烧发电、制建材、堆肥等。


  有关专家认为,该项目的集成技术解决了污泥处理的瓶颈问题,为污泥的处置特别是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其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动态密封全方位出水压榨装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技术在污泥深度脱水、污泥干化、污泥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燕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张庆瑞教授说。


  相关应用实践显示,在今年4月至6月期间,垃圾焚烧发电厂连续接收“污泥无热干化技术”处理的污泥生物质燃料,每吨发电量44千瓦时。


  “‘污泥无热干化技术’实现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彻底解决了污泥最终处置问题。”秦皇岛尼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春说。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美倩通讯员王继*)

报名

供水企业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开启对外招生!

中国给水排水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控水务学院,作者点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2人死亡安徽发生一起污水处理设备检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