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把握特征准确辨别鱼类泛塘与鱼类中毒的判定
TUhjnbcbe - 2020/11/10 4:23:00
河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水产养殖特别是池塘养鱼(大水面少有发生),如果在管理上有疏忽大意最容易发生鱼塘缺氧翻塘(泛塘)、或者因有*污水进入甚至有人恶意投*造成的鱼类中*现象,让人防不胜防,各地每年均有发生且损失惨重。鱼类中*和泛塘现象两者略有类似但也有差异,我们应该把握其各自的特征,进行准确辨别,正确判定然后对症下药或者及时采取不同对应的手段来降低损失。

一、鱼类中*与缺氧泛塘的相似性

翻塘与中*,容易混淆是因为二者之间有三个共同点:

一是鱼类发生状态快,死亡时间短。一般从发现出事到鱼类死亡只有很短的时间,其中以人为投*死亡时间最短,工业废水中*死亡时间最长,如果上游水质被工业废水污染而致死浓度又不高的话,可表现为长期死鱼,中间断断续续,这个状况下比较易难区分。

二是死亡率高且死亡鱼类种类多,几乎涵盖所有养殖鱼类及虾蟹等水生动物。

三是短期内药物治疗或急救难以奏效。?

二、鱼类中*与缺氧泛塘的差异性?

翻塘与中*说它类似,其实二者也有五个不同点:

首先,发生的时间不同。

鱼类缺氧翻塘一般是发生于雷阵雨的后半夜、或者长期阴雨绵绵、或者高温时节、或者气候恶劣的早晨,特别是雷鸣无雨、短暂的大雷暴雨及闷热天气极有出其不意的可能发生。一般情况下,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晨这段时间内,且鱼塘水质越肥、鱼的密度越大时,则泛塘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或阴雨连绵时。

中*死鱼则可发生在任何时候,在白天、夜晚都可发生,无昼夜之分,不拘于形式。

其次,发生的原因不同。

鱼类缺氧翻塘(泛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候主因关联,一般是受天气突变,气压过低,水中氧气逸散到了空气中,导致水体缺氧。间接原因多是因为日常管理不善,比如投放鱼苗密度过大,投喂饲料不定量,突然使鱼暴食,水底恶化等;投喂饵料的残渣没有及时捞出或处理,剩饵在水中持续耗氧性分解;鱼塘多年未干塘,淤泥过厚,或者突然拉网导致泥中有害气体大量逸出,等等。

发生鱼类中*的直接原因大多是遭到人为投*报复,有的是距离化工厂出水口太近,或者是水源上游有工厂废水排放,或者附近田土喷施农药后流入鱼塘,甚至鱼塘用药过重等同于自己下*,等等。

第三,鱼类表现症状不同。

缺氧翻塘

鱼类缺氧翻塘是因水中严重缺氧而导致窒息死亡,死前除鲤鱼、鲫鱼之外,所有鱼类均上浮水面作张嘴呼吸状,或在岸边呆住不动,鱼口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表面处空气中吸取"氧"气(实际上是空气),并且嘴唇下角质皮质增厚,初看感觉是下嘴唇长于上嘴唇,出现“地包天”的翘嘴现象,这是因为水中缺氧,鱼类长期在浅水面呼吸导致。

轻微时表现为鱼类受惊吓时反应迟钝。严重时人击掌时鱼也不下沉,鱼类狂游乱窜、或者横卧水面、或者头撞塘边、或者肚皮朝上而死。目检死鱼,可以看到鳃丝有污泥,鲢、鳙鱼则表现鳃丝苍白。缺氧死鱼以白鲢、银鲴、鳊鲂、草鱼等较不耐低氧的种类较常见,特别是名贵鱼更不敌低氧,鲤、鲫鱼一般不会或者是最后死亡。缺氧一般先死大鱼、吃得越饱的鱼以及性腺成熟得最好的种鱼,后死小鱼和野杂鱼,鲤、鲫鱼都在浮头时则为重度缺氧。

鱼类中*

鱼类中*的浮头现象不太明显,症状因中*药物不同而表现不同。整个鱼塘或是鱼塘的某一个区域的所有鱼类均上浮水面,有的鱼表现为冲撞、狂游或快速圆周游动,有的鱼全身强烈震颤、痉挛,兴奋期过后则运动迟缓或麻痹不动,随后失去平衡而仰游或滚动,慢慢沉入水底而死。

有的鱼体表粘液分泌增多,体表或者腹部或者背鳍下充血发炎,体色发黑或者发紫,或者鱼鳃变紫红色,眼球突出,出现缩瞳现象,眼球底角膜多出现血点,或者鱼鳞疏松树立易于脱落,脏器方面有的鱼表现为肝肾不同程度肿大,肝脏血管扩张,并出现淤血。心跳迟缓,呼吸机能下降,有的鱼胸鳍伸至最前位置,尾部颤抖,脊椎可能发生弯曲、变形等。

目检死鱼鳃丝没有污泥,鲢鳙无“地包天”现象,剖检鱼体,可发现部分鱼类出现肝、脾脏出血点,有的肠道充血等等。中*时死鱼一般不分种类与大小,连底层的鲤、鲫鱼,甚至泥鳅等都会死亡,严重的全塘死光。

第四,发生的条件不同。

一般塘水较清,水中能见度(透明度)高,塘中放养密度又不大的话,则可以初步排除因缺氧而泛塘的可能,应考虑为中*所致,具体原因要作进一步水质抽样检测才能确定。塘主开没有开增氧机不能作为唯一判定的标准,因为现实中部分塘主并不能正确使用增氧机,有时盲目开动增氧机还会加速塘鱼耗氧死亡,比如开机时机不当,在傍晚开机就不妥当。

缺氧翻塘时,由于没有定期加注新水或调水等原因,导致池水过肥,产生大量蓝绿藻,使池水呈浓绿色、蓝绿色,若遇天气突变或者突然死藻(倒藻),则易泛塘。

中*发生时,水质在较短时间内就有很大的变化,常伴有异样的气味,如水质发黑继而转清、发臭,在塘边和下风口处很远就闻道一股刺鼻的腥臭味或者农药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把握特征准确辨别鱼类泛塘与鱼类中毒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