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5月29日讯(记者林福龙傅恒通讯员叶国强吴文霞李阳军文/图)随着夏季到来,气温骤升,各种动物也随之活跃。记者从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今年5月份以来,该支队已接到蛇扰民的警情起。这里既有四五米长的大蟒蛇,也有体型纤细的小毒蛇,令人胆战心惊。昨天记者采访了林业等相关部门,分析蛇出没原因,并就如何防治蛇患请专家支招。
夏季蛇类活动频繁,消防人员在居民家中抓蛇。
案例
绿化带上有条蛇消防紧急处置
5月27日晚上7时26分,城东消防站接到指挥中心派警称,位于市区城东冠亚凯旋门小区内一处绿化发现一条毒蛇,暂时未知是什么品种,可能对过往行人造成伤害。城东消防站接警后迅速前往处置。
到场了解情况后,消防指挥员让附近群众到安全地方避险,以免捕蛇时发生意外,消防员戴上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捕蛇。受到惊吓的毒蛇,迅速爬进水沟,在水里警觉地缩卷着,只露出一个蛇头不时地发出“滋滋”声响,一副随时准备攻击的姿势。就在一瞬间,指战员立即使用捕蛇器掐住蛇的七寸位置,被掐住的毒蛇一直疯狂地扭动着身躯,等到毒蛇无力反抗时,指战员迅速使用另一把捕蛇器掐住蛇头顺势装入捕蛇袋,随后将它带至安全地带放生。
▲地点:晋江池店世贸一品小区
小区惊现眼镜蛇市民差点被咬伤
“有居民在小区里遇上蛇,听说还是条眼镜蛇,差点被咬了。”家住晋江池店镇世贸一品小区的林先生说,他搬进这个小区已经好几年了,感觉今年蛇出现的频率有点高,“才不到一个月时间,小区里已发现两次蛇的踪影。”
他说,天气炎热,傍晚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在小区玩耍,听说有蛇出没,大家一下子紧张起来,“后来,物业买了硫磺来消杀,另外听说被消防员抓住带走一条蛇。”
▲地点:市区东海某楼盘
蛇在水泥地上爬窜进车棚不见踪影
“小区里有蛇,而且出现好几次了,十分吓人!”家住市区东海某楼盘的王女士称,她们小区是去年交房的,已有不少居民搬迁入住,小区绿化到位,环境很不错,但是“爬行动物”有点多。
王女士称,上周曾有居民在2号楼电动车棚看到蛇出没,“那蛇在水泥地上乱爬,一下子窜进电动车棚里不见踪影。”居民好几次发现蛇的身影,向小区物业和保安反映,也不知道下文如何,“天气热起来,每天傍晚都有不少孩子在楼下玩耍,万一被咬到,后果就不堪设想。”
分析支招
天气热+生态环境好野生动物不断增多
近年来,由于泉州市生态环境不断变好,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多,蛇类也随之不断增加。永春县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工作人员庄惠忠分析,随着天气日趋炎热,蛇类活动逐渐频繁,部分蛇类会因觅食爬到村民住宅附近,甚至进入村民住宅,村民如遇蛇进入屋内切不可慌乱,可以报警请消防官兵处理,切莫擅自处置,以免发生危险。
据了解,所有的蛇类均属于保护动物,严禁非法猎捕。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提醒,国家规定禁食野生蛇,养殖、经营均需取得相关许可文件,市民若发现有人非法猎捕可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举报。同时,如有拾获或救助野生动物,应将其交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放生或寄养于动物园。
遇蛇莫慌拿棍驱赶被咬别动尽快就医
据了解,蛇是一种变温动物,体温高时活动频繁,体温低时出行频率减弱。一般来说,蛇类活动较适宜的温度是20℃~30℃。我们南方的5月至10月是蛇伤人高发期。蛇伤主要集中在9时至15时、18时至22时发生。酷暑时节蛇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经常在夜间出现。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夜间散步时应尽量不去潮湿地带,特别是河沟、草丛等地方。外出去田间时,不论是否有蛇,都可以拿上一根棍子,边走边打草,可以惊走蛇类。
“一旦发生被蛇咬伤,不要紧张,尽量保持镇静,不要过度运动,不要奔跑,以免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毒素吸收,加重中毒症状。”庄惠忠建议,被咬伤后应该第一时间尽可能对咬人的蛇拍照或录像,方便医生辨认种类;用止血带或者毛巾等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5至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但时间不宜太长,半个小时放松一下,以防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肢体坏死;用小刀将伤口割成十字形,挤压血管,让毒液尽量排出(切莫用嘴吸毒液,有可能引起中毒),并拨打急救电话,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