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9日13:33,次旅客列车从复兴站开往上海站。该车上午8:40在通辽站完成了编组。列车向复兴站运行时,登车的包乘组还对车厢进行了清扫和整备工作,其中对餐车区域着重进行了打扫。十日6:30,列车行驶到京沪线至滕州区间段的下行线。按照列车上的用餐安排,餐车服务员苏某为乘客准备着早餐。此前,列车在通辽站编组时,餐车长递给了苏某两袋调味料,一袋是经过餐车长尝过并判断出的味精,另一袋是餐车长收的白糖。想起来白糖,宋某觉得正好可以加在牛奶中,这样乘客会更加喜欢。60,40分,苏某将加好白糖的热牛奶放到小推车上向乘客售卖。半个小时后,苏某一共卖出了27杯牛奶。突然,70,30分的时候,四号车厢开始骚动起来,随后便有人大喊有人晕倒了。
接到消息,列车长立刻朝四号车厢赶去,同时还在广播中询问乘客中有医护人员以及时医治。当列车长带着医生赶到四号车厢时,发现晕倒的乘客此时满头大汗,全身无力,嘴唇更是发紫。经过医生的初步诊断,确定该乘客是亚硝酸盐中毒后,立刻使用火车上的药品对乘客进行急救,同时安排列车在前方紧急停车。六分钟后,列车在滕州站停车,晕倒的乘客立刻被抬出了车厢,医院救治。随后,列车继续向前方驶去。可就在列车行驶不久后,列车上又有六人出现了晕倒的状况,这些人和第一名乘客的情况相似。根据车上医生的诊断,这些乘客也是亚硝酸盐中毒。由于情况紧急,列车长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些乘客分批次的从枣庄西站,徐州站,蚌埠站送出医治心灵中毒的乘客,其中第一名乘客抢救无效死亡,而后面的六名因为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为何先后会有七名乘客都是亚硝酸盐中毒了?
列车长认为这件事不是偶然,该事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受害者家属情绪也非常的激动。为了查清此事,上海铁路局,公安局对立刻成立调查团,根据对死者的尸检和六名受害者的呕吐物进行化验。调查人员发现,这些人都是同样的亚硝酸盐中毒,和之前列车上医生的判断一致。那亚硝酸盐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进一步的询问和调查,发现这些人都喝过宋某售卖的牛奶,苏某当天早上一共卖出去27杯。这七个人买了牛奶后基本上都喝完了,而剩下的20杯牛奶,乘客觉得不好喝,就没有怎么喝,所以只有七人出现了中毒的现象,而其他人则没有什么症状。随即,调查人员便对餐车上剩下的牛奶进行检验。果然,牛奶里面含有高浓度的亚硝酸盐,这就是乘客中毒的罪魁祸首。根据调查人员的排查,立即锁定了服务员苏某和餐车场,并对他们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和询问。根据苏某的交代,1月9日日向复兴站运行的时候,包成组对列车进行清理,当时餐车长也在,这包亚硝酸盐是餐车长给苏老的,但是当时餐车长告诉素毛这是白糖,而且餐车长还提醒他可以将白糖放在牛奶中提味。
对此,调查人员立刻对餐车长进行询问,他们认为餐车长有很大的嫌疑。但是事情并不是调查人员想象中的样子。根据餐车长的回忆,当时包乘组的人员在清理餐车时发现了两包遗留物,随后就将这两包物品交给了他。他打开了其中一袋尝了尝,发现是味精,此时他认为第二代也是调味剂,当他打开了另一袋时,看到里面是细细的白色晶体物,便自认为是细白糖。随后他便把两袋东西扎好交给了服务员,苏某也顺口提了,让他把白糖加在牛奶中。不过餐车长表示,他不知道那一代是亚硝酸盐,这是他的工作疏忽,但是绝对不是蓄意谋杀。根据调查人员的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剩下来的亚硝酸盐确实看起来和白糖很相似。
这一包亚硝酸盐是上一趟列车遗留下来的,不知道用在何处,而这位餐车长并没有在上一趟行驶中跟班,确实不知道亚硝酸盐的事情,而且也确实没有蓄意谋杀的作案动机。因此调查部门将这起事故认定为工作疏忽造成的中毒事件,虽然只是一场意外,但是这也大大暴露了铁路工作人员的相关问题,所以本次事故被认定为沈阳铁路局锦州客运段的全部责任。事后,铁路部门给受害家属做出了诚挚的道歉,积极救治脱离危险的乘客,并对七名受害者做出了相应的赔偿,由此,这件事才得到了解决。不过,餐车长和服务员作为事故的直接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被开除入籍,同时移交给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与事故相关的管理领导人员也分别被受到了相应的处罚。这一次,事故再一次敲响了铁路部门的安全警钟。此前,铁路部门虽然狠抓安全问题,却对列车上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所遗漏,这才间接地造成这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