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菜贱伤农”,“农超对接”很给力
摘要:这中间谁是受益者?(《海峡导报》) 结果发现,除去农民跟风种植造成白菜生产量增加多,供应增加多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中间环节太多,费用太高。如何来减少中间环节,让“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怪事不再同时上演?
翔安新圩镇面前埔村当地出产的大白菜,目前已贱价至4分钱/斤。但导报昨日走访厦门岛内农贸市场却发现,大白菜的零售价竟高达每斤1元至1.2元,较产地价足足涨了25至30倍之多。大白菜的身价到底是如何涨上去的?这中间谁是受益者?昨日,导报就此深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了一番采访调查。(《海峡导报》)
结果发现,除去农民跟风种植造成白菜生产量增加多,供应增加多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中间环节太多,费用太高。于是出现了种菜的农民严重亏本,而消费者也没有吃上便宜菜的怪现状。可见,面对已经出现的这个难题,要破解它,减少中间环节是关键。如何来减少中间环节,让“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怪事不再同时上演?
据《福建》4月24道,由于天公作美,厦门市同安区后塘村的西葫芦喜获丰收。不过,同样遭遇了翔安新圩镇面前埔村的问题。仅仅两周时间,西葫芦收购价从每公斤1.7元,狂降至0.12元,跌幅高达93%。
面对这样的问题,厦门工商部门奔赴田间地头、市场、超市,调研“问诊”,并利用早就已经建立起来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力量,深化“红盾护农”、扶农、帮农、富农工作,启动“农超对接”机制,让西葫芦绕过中间环节,直接进入大型超市。这样的“农超对接”,既保证了农民西葫芦的销售问题,还避免了农民在销售过程中亏本,同时城市消费者所买到的价格也有所下降,超市也没有做赔本生意,实在是一件多赢之举。
同样是在厦门,同样是出现了“菜贱伤农”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同样是中间环节太多。面对西葫芦伤农,通过“农超对接”化解了,那么,面对大白菜伤农,当然也是可以用这个对策的。
其实,在全国各地的“菜贱伤农”中,都存在中间环节过多这个问题。因此,要化解“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同时发生的怪事,将“农超对接”机制完善与常态化,应该是一个很给力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