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月亮小木头
最近,有几则新闻,令人震惊和深思。
01
父母双亡,留下8个孤儿
12月初,江西宜春发生了一起悲剧事件。
一对夫妻在租住的房子里洗澡,因一氧化碳中*,双双身亡。
而他们身后居然留下了8个孩子,8个!
来源:极目视频
8个孩子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9个月。
而这对夫妻,丈夫31岁,妻子也不过34岁。
三十出头,为什么会生这么多孩子?
据他们的亲戚介绍,老大到老四都是女儿,老五是一个有耳疾的儿子,老六、老七是一对双胞胎女儿,最小的老八,是刚满9个月的儿子。
说到底,拼命生的原因只有一个:
想要个健康的儿子。
算一算,生大女儿时,这位父亲才19岁,母亲22。
而孩子一岁时母亲又怀孕,转年生下来又是女儿。二女儿一岁时,母亲又生了女儿……
就这样一直生到第五个,才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儿子。没想到孩子听力有恙。
于是接着生。两年后又得了双胞胎女儿。再生。第八个,终于是个健康的儿子了。
可千辛万苦生出了宝贝儿子,才九个月大,夫妻俩就撒手人寰。
8个幼子瞬间都成了孤儿。
据说孩子们以后要跟伯父生活,当地*府会给每个孩子每月元孤儿补贴。
回顾这对父母成年后的人生,几乎都搭在了“生儿子”这件事上。
十几年来,年轻的丈夫开车跑运输,拼命赚钱养家。
而妻子则在家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带孩子。
农村生活,一个人养十个人,超生罚款都交不起,家境可想而知。
而如今这夫妻俩一走,孩子们没了双亲,让人一声叹息……
02
丢的孩子找到了,可是……
最近还有一则新闻:
寻子电影《亲爱的》中的原型,那个丢失14年的孩子孙卓找到了,与孙卓被同一个人贩子拐卖的符建涛也找到了。
孙卓的亲生父亲苦寻14年,受的罪已难以言说。
可他的儿子为什么被拐走?
就因为孩子的养父母家,想要个儿子。
出乎意料的是,被找到的孙卓和符建涛,都不约而同表示要留在养父母身边,前者说养父母若被判刑,会很“生气”;后者则希望亲生母亲签署对养父母的谅解书。
一时间,买卖是否同罪,孙卓该不该“回家”,成为热议话题。然而让人悚然一惊的,还有另一些浮出水面的细节……
令人心酸的是,孙卓的养父母其实早有2个亲生女儿,符建涛在养父母家,也有三个姐姐。
为什么有了亲生孩子,还要去“拐”别人的儿子。据说,因为没有儿子,会被乡邻看不起,被骂“绝户”。而两个被“拐”的孩子,对养父母不约而同都很“感恩”,因为养父母们对这个根本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格外好。村里人说,家里好吃好玩的都归了他们,让他从小喝牛奶长大,两个女儿却根本没份。姐姐们从来都“让”着他们。
虽非亲生,但因为是儿子,他们都站在家庭鄙视链的顶端。亲生的女儿轻如鸿毛,拐来的儿子重如泰山。
因为有了拐来的男孩后,养父母们终于扬眉吐气了。
而这不是孤例,《失孤》原型郭振亦同样如此。
大量的“男童被拐案”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买孩子的并不是无子家庭,往往家有2个以上亲生女儿。
第二,他们对买来的儿子,比对亲生女儿还要看重。
这些人心里,深深根植着“为儿子活”四个字。
为此,他们宁可冒着犯罪的风险,宁可昧着良心,让另一个家庭一生承受锥心刺骨的失子之痛。
他们甚至用最好的资源去养别人家的孩子,而不是自己的亲女儿。
人们呼吁“天下无拐”,往往只听见失子父母的痛哭嚎啕,看到“团圆”后被拐孩子的进退失据。悲剧中,有一些女孩的身影被选择性漠视,这种漠视甚至正来自她们的至亲。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也是悲剧中的主角,甚至是相当多儿童“拐卖”事件发生的那个看不见的“诱因”。
那么,这几个被漠视的女孩子,有着怎样的成长环境?或者,从曾经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的樊胜美身上,可以想见——懂事又有能力的女儿,从小却不受待见,辛辛苦苦工作了,挣的钱还得依从父母之命给弟弟买婚房,还要管弟弟的孩子上学……以至于网上出现了一个“伏弟魔”的浑名,以指代这种社会现象。
“伏弟魔”现象,可以至少先梳理出这样的因由——
一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人”等传统糟粕,仍在某些乡村根深蒂固。
二是“养儿防老”仍是难以挣脱的现实要求。有位女性网友跟帖称,“像我爸妈,年轻时是农民工,在城里开货车,老了回乡种田,自然没有养老金,只能靠儿子养老。大多数家庭,公婆丈夫不会同意给媳妇的父母养老。要是就一个女儿,还嫁得远,老了真的是没指望”。
三是社会基层治理层面对此类事件的失管失治,对忽然“多”出来的儿子,民不举官也不究……
从这一次“打拐”事件、“伏弟魔”现象,可以看到在当下的一些乡村,因为怕“绝户”,就铤而走险“拐”个儿子来养。“无子”的压力,居然可以罔顾血缘亲情、人伦法理。拐来的儿子,比亲生女儿“重要”且“珍贵”。
多起拐卖事件,背后的推手竟然是“重男轻女”,竟然还能成为当事人违法犯罪、拐卖儿童振振有辞的理由!
03
同样是女人,我却生不出儿子?
前段时间,一位宝妈分享了自己三胎生女的经历。
进产房前,护士问她想要男宝还是女宝,她说前两胎都是女儿。生完,医生没告诉她性别,她因为害怕也不敢问。
最后医生只问了她一句:“还生四胎吗?”
瞬间,她的情绪就绷不住了,泪如泉涌。她自责,“同样都是女人,为什么我就生不出儿子”。
在很多人匪夷所思的时候,没想到这条分享却引来了“同道中人”。
有人在评论区为她“打气”,自己为生儿子打了十几胎,终于实现了儿女双全。
她还“机智”地分享经验,“为了省下检测费用的钱,可以选择胎儿5个月以后做B超,如果是女儿就打掉。”
她心安理得,甚至有点洋洋自得,却惊呆了一众看客。
04
误打了男胎,医院
今年8月,贵阳医院告了。
因为几个月前,他带着怀三胎的老婆到那里建档。医生听说他们已有两个女儿,现在怀三胎是想拼儿子,就偷偷给他牵线做胎儿的性别鉴定。
花了几千块,查完得知又是女儿,他老婆果断去做了引产。可引产出来才发现,居然是个男孩!
夫妻俩双双崩溃,医院讨说法。医院表示愿意退回三千元鉴定费,再赔偿五千元。
陈先生不干:“我儿子被你害死了,我要举报!”他报警,还四处找媒体曝光这家“医院”。
医院确实无良,曝光也是应该的。
可这位先生,真的丝毫没想过自己的问题?打掉自己的骨肉,是女儿就心安理得,是儿子就悲痛万分??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难道不会愧对那个无辜逝去的孩子?
而这位先生并不是唯一。
为了防止打女胎,我们国家早就禁止鉴别胎儿性别。但每年,仍有许许多多孕妇,用各种途径偷偷去查,查出女胎就打掉。
有一条黑色产业链,叫“滴血验子”。早在年,央视就曝光过,有数以万计的“孕妇血”被偷运出境。
而鉴定报告出来后,女胎基本都会被流产。
有些父母有多残忍?取决于他们的孩子是男是女。
05
为什么死活得拼儿子?
真正有问题的并不是“没儿子”,而是为了生儿子想尽办法、费尽手段。
当女孩被有些家庭如珠如宝般养育成人,当自信的女性在各个领域独当一面笑傲江湖,当女航天员都代表中国一飞冲天的今天,仍有这样一些被男女平等遗忘的角落,不能不让人惕然而惊。
传统观念的更新迭代,有赖于现实生活的“更新”和社会进步的“迭代”。
正如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年)》所指出的:妇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妇女发展存在差距,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妇女民生保障力度还需加大。妇女在就业、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方面平等权利的保障仍面临现实困难。
城乡二元结构的巨变,意味着中国人文地理的重塑。青壮年的离土离乡,乡村学校的大量撤并,意味着现代文明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一些乡村出现了醒目的“短板”……我们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