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5日,谢中一家四口在自家出租房内一起吃了顿馄饨,谁料这竟是一家人的最后一餐。
谢中的小女儿只有7岁,她与母亲当晚就没了呼吸。
第二天,谢中连滚带爬地敲响了邻居的家门,他奄奄一息,请求邻居李大妈救救他们一家人。
李大妈惊觉大事不妙,立马报了警,于是谢中与他13岁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
这是无意中的食物中*,还是有人故意投的*?还是有什么别的意外?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在这户人家参与调查的民警们,也变得不对劲起来。
一、命悬一线,病因成谜
年7月6日十点半,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
医生们的抢救工作十分艰难,因为父女二人病发突然,病情凶险,正处于休克的状态。
守在重症监护室外的,不是病人的家属,而是天津市公安局东丽分局的两位民警。
他们非常关心谢中的情况。
医院后,民警在谢中家里,发现了两具尸体——涉及到命案,那就是桩大案。
医生每尽力把谢中抢救过来一次,都要和警方说一句:“赶紧确认一下,他们到底中的是什么*?”
因为不确认这件事,对于父女俩的施救无法进一步展开。
综合以上两点,所有人都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之前,他们一家到底经历了什么?
谢中时年38岁,妻子樊丽与他同龄,夫妻二人从外地来到天津打工。
他们还有两个女儿,一个7岁一个13岁,二个孩子平时住在老家,彼时正值暑假,故而来天津找父母玩耍。
谁知,竟碰上了这样的事。
医院里,谢中的心率特别快,血压也不稳定,一会脑子清醒,一会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而他的大女儿因为年纪小,情况还要更加凶险一些,她随时都有可能挺不住。
另一边,谢中家里的情况也是惨不忍睹。
谢中的家,位于天津市的某个大型批发市场内,在一排平房的最北侧。
那本来是一个仓库,为了方便居住,一家人对其进行了改建。
谢中在房屋的东边搭起了一个小房间,用来停放电动车,在房子的西侧,也另外加了个小跨间,用来当小卧室。
走进谢家,画面令人不忍直视。
谢家女主人躺在客厅的地板上,小女儿则躺在双人床上,二人早已没了呼吸。
为什么说现场惨不忍睹?因为从她们的状态上看,在去世之前,她们经历了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
奇怪的是,她们的全身没有明显的伤痕,屋内也没有明显的翻动痕迹。
只是每个床前都有一个盆子,盆子里、地上都是呕吐物。
更蹊跷的是,在谢家有大量的冰棍,吃完的、拆开了没吃完的、还没来得及吃的,全都四处散落在屋子里。
虽然时值盛夏,但一户人家在同一天吃那么多冰棍,也不太合理。
这说明在当时,他们的胃里都烧得慌,急需一种东西,给食道降温。
所以,谢家人很有可能是中*了。
那么,*源何在?
警方正在调查*源的问题时,医院那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医院的全力施救,谢中与他的大女儿已经悠悠醒转,他们可以承受长时间的问话了。
二、最后的晚餐
根据谢中大女儿的回忆,在出事的那一天上午,妈妈起了个大早,带着她和妹妹一起去了市场,她们买了食材,打算中午吃云吞,晚上吃饺子。
妈妈做的云吞很好吃,所以她和妹妹吃得最多,而大人因为疼孩子,更多的时候是在喝汤。
然而,二十分钟过去后,她开始恶心呕吐,躺在床上一动不想动。
樊丽心疼不已,却没想到自己也没好到哪去。
后来,一家人都出现了类似的症状,他们全都呕吐不止,且胃部好像有火在烧。
于是谢中买了一大袋雪糕,希望家人可以缓解痛苦,但是妻女吃了雪糕,又全都吐了出来。
谢家四口人,在煎熬之中沉沉睡去,连晚上的那顿饺子都没有吃。
谢中在第二天早上醒来,头重脚轻,虚弱不堪,更令他胆寒的是,屋内死气沉沉。
接着,邻居李大妈看到谢中跌跌撞撞地向自己跑来。
在听到谢中的求救后,她立马跑到谢家门口,看到了谢中的大女儿——她昏死在一片呕吐物中,屋内的人更是没了呼吸。
听完父女俩的描述,民警判断,这云吞,很可能有*。
可惜的是,中午的云吞被吃得一点没剩。
三、真的是食物中*吗?
于是警方将饺子、泔水、垃圾、饮用水、油盐酱醋等各种会被人吃下肚子里的东西都提取了样本,送到专家手里做*物检测。
为了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果,警方将售卖给樊丽原材料的商家进行了暂时查封,并将他们的食材也送去做了检验。
在送检之后,民警的心中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
如果是食物中*,为什么谢中和樊丽吃得一样少,两个女儿吃得一样多,樊丽和小女儿却反倒丢了性命?
7月6日晚上十点,虽然时有清醒,谢家父女的情况却越来越危险。
他们的肾脏在不断衰竭,心脏也没有再进行摄血——这意味着他们的心脏将不再跳动。
医护人员只能轮流给他们按压除颤,以维持他们的生命体征。
一个小时后,天津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的民警得出了检测结果。
听到检测结果之后,所有参与民警的眉头都紧紧地皱在了一起。
在送去检查的40种样品中,没有检测出任何常见*物。
既然不是食物中*,那么是什么害得谢家家破人亡的呢?
在谢家现场,民警发现了一个东西——之前他们都把它忽略了!
那就是放在门口的一个黑板。
黑板的左上角,有一个很明显的“*”字,这笔迹,像是小孩子临摹的。
从字体上分析,这些字,应该是出自小女儿之手,因为她才刚上小学一年级,而大女儿已经上了初一。
在黑板的中间和背后,还有两个同样笔迹的“*”字。
可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字,并不属于他们的学习范畴。
难不成,谢家有什么东西的外包装上写了这个字,让小孩子看见并模仿了下来?
此时,民警已经在谢家已经待了两天了,他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不舒服起来。
大家都出现了腹泻、头晕、恶心想吐的症状。
起初,他们以为是因为天气炎热,再加上几番高强度的勘察工作没休息好,也许是中暑了。
然而,一个新的消息,使得民警认定,一定是空气中有什么东西,害了大家。
邻居说,事发两天前,樊丽曾带着大女儿去附近的诊所看过病。
诊所的人说,当时孩子有恶心呕吐的症状,看上去像是中暑,于是他开了一些药。
并且谢家四口人中,只有大女儿出现了这个症状。
这更加坚定了民警的判断——谢家人之所以这样,很可能是因为气体中*。
果然,他们在一台冰箱下面,发现了大把的蚊虫尸体——谢家可能用了什么杀虫剂。
更奇怪的是,屋子里遍布呕吐物,却没有出现一只苍蝇。
可惜,现场的调查显示,谢家没有用过任何杀虫剂。
与此同时,医院也传来了噩耗,大家的心情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谢家13岁的大女儿,因抢救无效,无奈离世。
一家四口,只剩一个人,生死未卜,但是中*的原因仍没有查明,*源更不知从何查起。
引发悲剧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四、大雨降下,有*气体被激发了出来
谢家门窗完整,无人撬动,屋内更没有外人闯入的迹象。
他们一家人的社会关系也十分干净,没有与别人产生过矛盾。
那么,问题只有可能出现在内部。
谢中是全家中*最轻的人,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人,问题是否出在他身上?
在谢中的手机里,有很多比较暧昧的聊天记录:“你在干嘛”“我有点想你了”“能不能见一面”。
但是,在见到谢中的暧昧对象后,他的嫌疑反倒被排除了。
因为谢中每和一个女人见一次面,就不会再继续联系下去了。
而谢中的妻子樊丽,更不可能有作案动机。
因为一个想自杀的人,根本不会对生活充满向往。
她带着孩子们包饺子,给孩子看病,怎么看都不像是那种人。
在经过反复开会商讨,并扩大推理范围之后,专家给出了一个可能性。
谢家的三人可能是死于磷化物中*。
磷化物中*以后,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脏、肝、肾都会受到极大的损伤。
这些特征,和三名死者的尸检结果完全一致。
民警们穿上防护服,请来了环保部门的勘察人员,第三次来到了案发现场。
经过专业的气体检测,发现了谢家存在有大量的磷化氢气体!
并且越是接近屋子中心,这种*气的浓度就会越高!
磷化氢,无色,易燃,含剧*。
因为谢家的空间是完全密闭的——卧室没有窗户,另一个房间里的窗户是封死的,唯一的通风口是大门,而门口却被软门帘盖住了。
所以有*气体全都被聚集在屋内,再被谢家人吸入体内。
而在谢家房子的隔壁,磷化氢的浓度异常的高。
谢家的隔壁,是一个普通的仓库,里面堆满了货物。
在货物中间,散落着一些报纸包裹的小纸包,里头都是银白色的粉末——磷化铝,即农药粮虫净。
粮虫净是一种熏蒸式的杀虫剂,主要用于粮食防虫。
仓库经营者李某说,年7月4日下午,他买了一公斤的粮虫净,分成40小包,散落在仓库之中。
谁料当天晚上,天降大雨,粮虫净遇水潮解,分解出了磷化氢的剧*气体。
可是,这些*气是怎么进入到谢家的呢?
原来,谢家原本就是仓库的一部分,它与隔壁仓库只有两个石膏板相隔,并且石膏板上还留有缝隙。
为什么谢家的人中*的程度不一样呢?
谢家屋顶上的吊扇,“功不可没”。
年7月4日晚,一场大雨过后,杀虫剂的有*气体挥发到了吊顶上。
吊扇将磷化氢吹下,当时,谢家的小女儿和女主人正好睡在吊扇下方,当场死亡。
大女儿睡在靠门的单人床上,中*较轻。
谢中睡在里头的小屋,而屋内还有一台一直开着的小风扇。
小风扇正好对着门口,将有*气体的大部分都吹到了娘仨睡觉的外屋。
李某作为仓库的经营者,根本想不到会害得别人家破人亡,毕竟从前熏蒸杀虫的时候,从没赶上过下雨天。
因为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李某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被刑拘审讯,不日将被公诉。
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是李某不得不承认,这对谢家来说,根本就是无妄之灾。
五、结语
这是一场悲剧。
即使谢中医院,找不到*源,也无济于事。
医院暂时抑制住了病情,他们最终还是会回到那间充满了有*气体的出租屋之中。
所以房屋的通风,十分重要。
其实使用粮虫净,熏蒸粮食的方法一直都有,但是李某投放的粮虫净含量很明显地超出了规定的标准,更严重的是,他没有对仓库实施防潮、密闭等安全措施,只图一时之便,酿成大祸。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更何况是杀伤力如此之强的农药。
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着想,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还是要谨慎再谨慎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