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应急管理部要求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管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咨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23.html
针对夏季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易发、事故类型和发生场所集中、一些行业事故多发、施救不当导致伤亡扩大等特点,应急管理部近日就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向各地印发警示函,通报近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情况,要求各地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结合夏季高温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坚决防范遏制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0起、死亡62人,同比增加7起、16人。从季节性特点看,进入夏季,有限空间内温度升高,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中*窒息事故的风险明显增高,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3起、死亡40人,分别占今年以来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总量的65.0%和64.5%。从事故类型和发生场所看,今年以来发生的20起较大事故中,有17起为中*窒息事故,共造成53人死亡;有16起集中发生在污水池、抽水井、地下室等各类有限空间,共造成49人死亡。从行业领域看,今年以来较大事故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工贸行业,两行业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总量的80.0%和79.0%。从伤亡情况看,施救不当是导致伤亡扩大的主因,今年以来发生的20起较大事故中,有11起是因盲目施救、救援措施不当导致伤亡扩大升级为较大事故,共造成34人死亡。此前小编整理发布过有关事故及警示信息,点击↓↓↓查看河北一污水管道发生事故致3人亡,又是有限空间!有限空间又出事故!致2人死亡应急管理部要求,各地要督促各类企业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及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切实增强从业人员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从事危险施工作业的单位,应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救援装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督促各类企业认真落实岗前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知识,有限空间作业要按要求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现场救援必须使用检测仪器持续检测有限空间,施救前要做好自身呼吸和绳索保护,坚决杜绝盲目施救。

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通俗一点讲,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的分类有哪些?


  第一类是密闭或半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第二类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第三类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在有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有哪些危险性?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发生中*、窒息、爆炸、火灾、坠落、溺水、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的风险,其中中*、窒息和爆炸事故较为常见。
  中*。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能是在作业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窒息。空气中氧气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窒息,常见的有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引起的氧气缺乏。
  爆炸。有限空间内聚集的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其浓度一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就会引起火灾、爆炸。

有限空间作业十大安全误区

误区一

有限空间只采取通风措施,就开始作业。

正确做法:有限空间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检测不合格不得作业,检测合格审批后方可作业。

误区二

有限空间作业发生意外,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进入有限空间内对被困人员进行营救。

正确做法:有限空间出现突发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向有限空间内送风,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按照预案程序进行救援。

误区三

有的有限空间作业难度不大,未编制应急预案和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正确做法: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单位,必须编制详细、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开展相应的应急演练。

误区四

认为有限空间作业就是指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空间内开展作业。

正确认知:有限空间不仅包含封闭或部分封闭的空间,还包含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的空间,以及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误区五

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前只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正确做法:有限空间作业前,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都需要参加安全培训。

误区六

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人员有经验,未编制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正确做法:有限空间作业要编制专项作业方案,以此指导作业。

误区七

作业方案审批通过了,立即进行作业。

正确做法:有限空间作业实行审批制,要对作业方案进行审批,作业前要现场审查,进行作业申请审批,作业后要现场复核,进行结束申请审批。

误区八

有限空间操作人员自行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未一直在旁盯守。

正确做法: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设置现场监护人员,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不得中途离开。

误区九

有限空间作业前进行过通风,作业过程中不再送风。

正确做法:有限空间作业前要通风并检测,作业过程中要持续送风。

误区十

有限空间作业完毕后,作业人员直接自行离开。

正确做法: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按安全规定报验审批后,对作业现场进行收尾、清理后方可离开。

本期编辑:花又

本期校对:张帅府

内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中国应急管理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