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路程中,初期工业生产大多数采用落后方式,需要很多人力来参与。因为这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为数不多的优点,人力成本低廉。自动化设备成本太高,而待业的失业者并不缺。
印度当然也有成为发达国家的梦想,上个世纪,印度决定必须工业化以成为发达国家。因此他们邀请跨国公司参加建设,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其行列之一,然而这家公司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起重大事故,影响了数十万人的命运,堪称印度版切尔诺贝利。
美国公司缘何在印度落户?
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两年前,年12月2日至3日的夜晚,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的子公司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意外地向空气中释放出大量有*化学物质。这种化学品名叫异氰酸甲酯,它们以超出规定要求量存储在容器中,会被用于制造称为“西维因”的杀虫剂。
西维因在年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J.A.兰布雷奇合成,年开发生产,被出口到印度,效果很不错,国际市场销量很好。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印度*府于年开展“绿色革命”,需要引进农药和化肥等物资;印度*府决定必须在本国生产这种杀虫剂,还对外销售赚取利润。
因此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被印度*府邀请在博帕尔建立杀虫剂生产工厂。
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成立的很早,年就在印度落户了。年这家公司在博帕尔收购了生产西维因的土地。这家全资美国公司从当地富商那里筹集至少四分之一的风险投资,印度*府本身持有UCIL的22%股份。
灾难的祸根
直到年之前,UCC和印度*府之间一直处在蜜月期。这年印度新法案FERA《外汇管理法案》出台,要求将外资持股从60%稀释至40%。
拥有印度联合碳化物公司60%股份的UCC决定,将对博帕尔工厂的投资从万美元减少至万美元,以保留对其印度子公司的控制权,不安定因素就此埋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UCC倡议不再使用进口的异氰酸甲酯,而是在博帕尔直接生产,在没有多少监管和多方努力下,这个提案就迅速通过了。
毫无疑问,博帕尔化工厂爆发事故时是有人值班的,然而这些人疏忽了,也没能力处理。否则致死性气体不会大量泄漏,事故处理也不会那么无力。导致该化工厂安全性降低最根本原因,还是UCC刻意削减成本。
年实施的削减成本措施意味着必须将技术人员,监测设备和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数量减至最少。因为当时这座工厂聘请了很多外国专家,老员工流失导致标准的降低,并且开始聘用印度本地的新手。
博帕尔新到位的员工在培训上也是降低成本,培训内容中并没有及时解决安全事故的专业知识。他们只是得过且过地工作,并尽最大可能去遵守规则。就这样印度工人们发现了很多捷径,并在没有远见的取巧完成了工作,达到目的就可以了。年12月2日爆发的事故反映了这种散漫工作态度。
成品西维因的组成成分异氰酸甲酯超标,有吨异氰酸甲酯存储在号储罐中,安全规定该储罐的实际储量不得超过其总容量的一半,但在平时生产中经常装满。根据规定条例,多余的应该及时转移到备用空罐中。但离谱的是,备用储罐也是满的。
印度工人不经意间就习惯了直接将备用储罐充满,因为省事。同样,所有异氰酸甲酯都需要冷却到较低的温度,但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制冷机组被拆了。而这还不算完,还拆除了用于消除有*物质泄漏的洗涤塔,拆除了起相同作用的燃烧器。
最严重工业事故爆发
值班工人于12月2日晚上十一点三十分报告泄漏。有*气体开始向空气中弥漫。在接下来一个小时的时间中,化工厂周边的居民开始肺部不适、眼睛的灼烧感和呕吐,从睡梦中醒来。
后期事故调查显示,博帕尔化工厂无法出售其生产的所有杀虫剂,从年开始出现产品滞销。随之而来的亏损迫使许多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被解雇。由于工厂亏损,管理层将重点放在榨取利润上,严重违反了安全规范。
刚开始时,泄漏被未经培训的工人认为是漏水。受训主管指示工人清洗密封不当的管道,然而这是条例中禁止的行为。水渗入已经满的号储罐,所存储的异氰酸甲酯与水反应,使内部压力上升储罐无法承受的地步。化工厂中安装的三套安全系统中,一套已经被送去维修了,其余两套无法控制压倒性的泄漏。
后来其生产主管表示,员工已经习惯了化工厂中有缺陷和不可靠的工具。他本人注意到,一个储气罐中的压力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猛增了五次!但是没有意识到这表示危险。旨在提醒异氰酸甲酯泄漏的警报没有人注意,原因竟然是警报的声音与其他警报没什么不同。
谨慎生产是博帕尔化工厂的口号,但也仅仅是口号,并没有安装可以监管生产并及时发出警告的计算机系统。印度管理层认为,工人可以利用他们的眼睛和鼻子察觉到刺激性气体的泄漏。年,轮班中的操作员数量从12名减少到6名,已经低于工程师在年定下的安全线。
缺乏培训的情况下,泄露出现后,恐慌成了在工厂工作人员的第一反应。工厂园区中有公共汽车可以让他们快速逃生。但是在压倒性的恐惧下,厂房中可以用来逃生的公共汽车都被遗忘了,人力注定跑不过*雾的速度,反而待在室内的人得以幸存。
博帕尔工厂释放了约40吨异氰酸甲酯以及其他有*化学物质,有*气体随意漂浮,工厂附近的贫民窟和村庄遭受的打击最大。博帕尔市85万人口中有一半咳嗽,呼吸困难,眼睛和皮肤发痒。内出血、肺炎和呼吸衰竭导致了大规模死亡。
更离谱的是,事故爆发后,UCIL没有向外界发出任何警报。漂浮的*云导致混乱,医院。而当地只有2家医院,还没有能力来治疗这些中*者。UCC公司的大门被愤怒的人们围堵,要求开展救治。
虽然最后声称泄漏事故已在8小时内控制住,但是直到今天其泄漏带来的后遗症仍然存在。当时瞬间死亡人数为人,后来死者的总人数超过人,包括人局部残疾,大约人严重和永久残疾,一共造成55万人受伤,数千人因为中*让畸形基因传给下一代。即使到现在,当地新生儿仍表现出明显的身体畸形症状和精神疾病。
后话
事故结束后,美国公司UCC和印度开始了斗争,双方互相指责。UCC总裁沃伦·安德森提出了是印度有人蓄意破坏,但被印度方面反驳。调查最终导致工厂中一些员工被定罪,并根据印度法律受到惩罚。赔偿金由美国UCC和印度共同支付分发给受害者。
自年开始,UCC就一直在博帕尔开展商业活动。在印度绿色革命达到顶峰的时候,印度邀请UCC建厂。当UCC准备好交付一流水平的化工厂时,印度方面称不希望使人工岗位由多余的机器承担,因为他们的工作岗位严重短缺。希望博帕尔工厂能为当地人提供大量工作岗位。
但是印度各方面管理水平很差,更多功夫花在了讨巧和耍嘴皮子上,加上化工厂有意削减成本,导致安全规范成为笑谈。
UCC后来为受害者支付了4.7亿美元的赔偿金。直到今天,这场事故依然对印度影响巨大,成为印度各**经常互相指责的话题。在印度人心目中,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CEO沃伦·安德森被视为罪魁祸首。
然而今天看来,这场全球公认的最严重工业事故。印度*府和UCC都不无辜。(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