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插播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原创情景剧《榜样的力量》做个铺垫。此剧取材于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专家,展现了老一辈专家的群像魅力。此剧曾在中国生物百年华诞文艺汇演轰动上演,很多小伙伴只闻其声未见其容,视频时间较长,建议小伙伴们搬个小板凳看。王成怀简介
王成怀(—):我国著名的血清*素、类*素、抗*素、梭菌研究专家,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研究员。历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清室(白喉、破伤风及气性坏疽、肉**素、免疫、血清精制)主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肉*梭菌专业实验室负责人,中国生物制品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曾当选甘肃省第四届*协委员。
王成怀毕生致力于*素、类*素、抗*素及肉*中*的研究与生产,以及肉*中*流行病学临床研究。年由他研制生产的气性坏疽抗*素,在我国属于首创。五、六十年代,由他主持研制的诊断、治疗、预防肉*中*成套制品,填补了我国防疫制品的空白,并荣获年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
王成怀做实验观察
少时家贫,刻苦求学。
年,王成怀出生于辽宁大连,2岁丧父,4岁丧母,靠祖父母、姐姐抚养成人。幼年时生活拮据,但王成怀读书十分刻苦,年8月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先后经历过回家种地、当小学教员、当校医、开私人诊所等各种谋生职业。
年7月,王成怀任职大连卫生研究所。为抓紧学习,积累实验数据,王成怀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那时,王成怀的家里除了睡觉的炕,什么都没有,更没有写字台,他就趴在炕沿上抄写,常常抄到深夜,可无论抄到多晚,第二天总是第一个走进室验室。整整一年时间,除了吃饭、睡觉,王成怀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实验室的工作上,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为他今后从事的血清*素研究和生产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期的王成怀从大连奔赴兰州,义无反顾。
年,建国伊始,中华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此时,坐落于兰州小西湖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设备破败,人员凋零,一派萧条,所生产的制品仅有老八样,一时难以维持。
此时,新中国为加强国家卫生预防体系建设,从全国范围内抽调技术专干为六大所配备人员,王成怀等一大批技术人员正是在这一时期响应号召,先后奔赴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前身西北防疫处原址
那时的兰州风沙很大,条件相当艰苦,从小西湖进城,没有公共汽车,只能乘坐小毛驴拉的木蓬蓬车,老乡拿着鞭子一路吆喝驾驶,坑坑洼洼的土路走回来身上全是土。而从外省来兰的交通更加闭塞,好多地方没通火车,只能一路辗转,极尽曲折,个中坎坷辛酸,外人难以体会。年,王成怀被一纸调令调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从东北的大连到西北的兰州,多公里的距离,王成怀义无反顾,带上一家老小便出发了。在火车上,十二岁的大女儿突发高烧不退,车内拥挤不堪,又无条件医治,所带路费所剩无几,情势一度危急,所幸后来女儿高烧慢慢退去。一家人走走停停,历经宝鸡、天水最后抵达兰州,历时半个月。此后,王成怀便待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兰州,故乡大连一生也只回去过两次。多个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王成怀来到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后,便开始负责主持血清*素的研究和生产,同时接受了所部下达的抗*素质量改进和气性坏疽抗*素生产筹备两项任务。经过两年时间从产*到免疫及血清等一系列试验和工艺改进,年生产出了第一批冻干精制多价气性坏疽抗*素。
由于在抗*素质量改进中,王成怀采用当时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胃酶消化精制的方法,代替硫酸铵盐析浓缩的传统方法,正确处理收获率和精制度的关系,坚持保证和提高效率,使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抗*素,在全国始终保持了质量领先的地位。
王成怀与第一任所长齐长庆在交流年王成怀又着手对白喉类*素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于年生产出精制白喉类*素,制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年,王成怀又负责主持了破伤风类*素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其由粗制品变成精制品。至此,由王成怀负责的血清、*素制品生产工艺的改进全部完成,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中国肉*中*早已存在,但直到年才被证实。上世纪60年代初,卫生部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设立了以王成怀领导的肉*中*诊断、治疗、预防制剂的研究、生产基地,此后成为国家专业实验室,不仅为肉*中*的救治起到药物保障作用,也为中国治疗用A型肉**素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王成怀还曾多次携带抗*素带领研究员第一时间亲赴肉*中*现场抢救中*病人,挽救了许多肉*中*患者的生命。
王成怀(左)与原西北防疫处处长杨永年(右)关于王成怀与肉*素的研究,喜欢打破砂锅的小伙伴可移步至文章末尾,轻点“阅读原文”进入江永红老师撰写的《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人民出版社),在线阅读第页(一定要翻页哦)——《既可恨又可爱的肉*素》。《中国疫苗百年纪实》是一本反映中国疫苗科学家的书,非常棒。花甲之年,再挑重担。
年6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王成怀担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这一年他已经61岁。
上任后,王成怀把抓科研放在首位,相继组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研究室,选配得力专家担任室主任,在全所第一次确立了研究系列和生产系列的新格局,有力推动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王成怀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提出创造优质名牌的战略。年,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精制白喉抗*素及精制A型肉*抗*素,荣获卫生部优质产品奖。年和年,冻干精制A型肉*抗*素连续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疫苗、卡介菌苗、破伤风抗*素、百日咳菌苗、炭疽菌苗、肉*中*系列制品等,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王成怀指导职工工作年4月,王成怀退居二线,担任名誉所长。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上,率领两名助手,主持组建了全国唯一的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梭菌专业实验室。
王成怀与日本生物制品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输送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赴日本学习交流,其中国药集团原副总经理封多佳赴日本学习了GMP相关知识以及与质量检定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等人赴日本学习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相关工艺和检定方法,最终引进了该疫苗。王成怀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提升中国生物质量管理和科研水平,为培养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
王成怀在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参观离休后仍心系科研75岁,王成怀离职休养。但他仍然致力于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方面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