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其中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至今还在ICU病房没有脱离危险。
炎炎夏日,来一盘凉拌黑木耳
是很多人的“常规操作”
但雯雯(化名)一家怎么也想不到
就是这盘家常菜
却让一家人身陷险境...
今早,在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7岁的雯雯躺在病床上,面容苍白,身边机器发出滴滴的运作声。本来过了这个暑假,雯雯就要去读小学了。
“雯雯的病情危重,7月3医院时,已陷入昏迷,经过抢救,目前全身多器官出现衰竭,不容乐观。”浙大儿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说。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雯雯的妈妈也在抢救中,弟弟脱离了生命危险。为何一盘黑木耳会放倒一家人?事实上,泡发和烹饪黑木耳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可能你的家人都在犯。
黑木耳下肚,一家全中招
7岁女孩昏迷、肝功能衰竭
江南人普遍爱吃黑木耳,很多人习惯泡发一大盆黑木耳,随抓随取。7月27日中午,雯雯的妈妈拿起了泡发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捞起,加入调料,凉拌给两个孩子吃。雯雯爱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不爱吃,只动了几筷子。
一盘黑木耳下肚后,姐弟两个照常玩乐。到了7月28日傍晚,雯雯开始出现呕吐和肚子疼,精神变得萎靡,随后,妈妈和弟弟也相继出现相同症状。医院一查,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几百倍,医生初步判断,食物中*。
其中,雯雯的症状特别严重,入院后迅速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如何对症下药,医院医院就诊。
7月3日傍晚,雯雯被呼啸的救护车送入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接诊的医生叶盛,一翻开病例,并与雯雯家属一聊,这才知道,原来她们吃的那盘黑木耳足足泡发了两天两夜。“雯雯妈妈就把黑木耳放在家门外的露天泡发,两天两夜后,焯水凉拌后食用。”叶盛说。
黑木耳中*无特效药
这种*素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隔夜黑木耳,食物中*,此时,叶盛心里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在临床上,像黑木耳、变质的玉米面中,有种‘椰*假单胞菌’,这种细菌会产生致命*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潜伏期最长为3天,多数是半天至一天。
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症状,随后可出现*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意识不清等症状。”叶盛说。
而随后,省疾控中心对于雯雯血液的检测,确定了叶盛的推断,确诊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目前,对于这种*素的治疗,没有特效药。为了竭力挽救雯雯的生命,把体内*素尽量排出,我们对雯雯的血浆进行了四次置换,每次毫升,对于这样一个7岁女孩来说,这样大幅的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四次。”叶盛说。
但即使是这样迅速和及时的抢救,雯雯的病情依旧让人揪心,“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米酵菌酸的细菌性食物中*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到50%以上。”叶盛说。
黑木耳中*的惨痛教训不少
这个错误千万别犯
事实上,这些年,黑木耳中*的病例屡见报端。
年7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里,28岁辽宁姑娘毕雪因为一碗泡了两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疸。
年7月,温州董先生和毕女士夫妻俩吃了木耳炒鸡蛋中*。董先生吃得少,症状轻,很快自行恢复。但毕女士中*较深,先是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天后逐渐发展成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疸、脓*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抢救。
而这些黑木耳中*病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黑木耳一般都泡发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败变质。在大家转发甚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