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与PBL的爱恨情仇 [复制链接]

1#
俺的九次PBL作业的封面

PBL像个渣男,一边用繁重的任务压迫你,一边又用时刻发生在你身边的案例和充满冒险娱乐性质的小组讨论诱惑你,然而回看这段爱恨交织的大三时光,我发现这竟然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如此在意一门课程,并深陷其PUA套路之中。对于我来说,大三PBL的日子是我最累但也最满足的一段时光,每次案例的小组讨论时都能见识到自由而有趣的灵*,而每次写作业时也会心力交瘁。这篇文章献给占据了我大三大部分时间的渣男课程,说一说我为什么喜欢他以及为什么恨他。

--自由vs伪自由--

PBL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顾名思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问题”(而不是课本或教案)变成了核心,讨论(而不是听课)变成了核心。大三PBL一共9个PBL案例,每个案医院病例改编而成,案例涉及的疾病种类有很多,例如我们这学年做了:艾滋病、肺结核、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乳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抑郁症以及心力衰竭。一个PBL小组(13至14个学生加上一名带教老师)的学生需要针对案例提出需要自主学习的基础问题(例如心衰案例中需要学习心脏解剖、心衰的发病机制、心衰的诊断、心衰的治疗等)以及针对案例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这个心衰案例中的患者已经有过洋地*中*,医生还是一直给患者开洋地*类药物?)。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小组围绕真实案例,学习有关这种疾病的知识,并用学习的基础知识解释案例中病人疾病的转归、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有时(其实是很多时候)也对案例里医生的诊断或治疗提出质疑。

弥漫大B淋巴瘤的案例资料

从创立的理念看来,PBL是高度自由的,特别是相比起多人的理论大课,这样10几个人的小组被赋予了更大的自由度,每个人都能分享自己查阅文献时感兴趣的方面,学生们自己制定讨论大纲和走向。我F4案例所在的那个小组在讨论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时,尽管死板的带教老师要求着重讨论免疫复合物的因素,我们还是把重点放在了足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上,因为这是理论课上完全没讲的,同时又更加符合这个案例中这个患者的情况。

这也是我对PBL最大的兴趣所在——PBL翻转了教育和学习的权威,它让老师闭嘴,让学生开口;它让老师缩在桌子的一角,让学生处在展示的中央;它让知识不再由老师咀嚼后混着唾液吐给学生吃,让学生从更原始的知识源头(研究报告和文献综述)汲取营养;它让学生的观点彼此碰撞、相互支持或相互驳斥,最终可能有结果也可能没有结果,但都不依赖于那个肉身化的权威:老师。

每个案例的小组讨论都让我学到很多,特别是看到别人查找的优质文献、听别人如何清晰地讲述疾病的发生过程、听别人综合分析患者的用药方案的时候。临床专业的同学与基础专业的同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