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生专读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1.html
作者

朱玉双1朱俊鸽2

(1.临沂市中医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山东临沂,;2.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济南,)

来源

CJCM中医临床研究年第10卷第36期中华医学·炎证61-62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CPR、ESR水平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年12月-年12月收治的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单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60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PR)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以及Rachmilewitz评分。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PR、ESR水平均较治疗前低,试验组患者的CPR、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6±3.4)mg/L、(16.6±3.6)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Rachmilewitz评分在治疗后亦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的Rachmilewitz评分(2.3±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5±0.7分),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χ2=9.,P<0.05)。

结论: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CPR、ESR水平,加快溃疡的愈合。

关键词

美沙拉嗪;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溃疡性结肠炎;CPR;ESR

中图分类号

R.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36--02

证型

ID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它是一种发生在大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慢性炎性病变疾病,病变多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处,治疗不及时极易延伸至降结肠乃至整个结肠[1]。相关研究表明,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是机体组织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氧自由基水平升高,加快了炎症介质激活的速度,使得炎症反应加快,进而导致溃疡形成。而微生态制剂可以很好地改善肠腔内环境,增加黏膜的通透性,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意义重大[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年12月-年12月收治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平均分配,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6.66±12.26)岁;试验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7.23±11.78)岁。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单药治疗;4次/d,1.0g/次,治疗时间为60d。

1.2.2试验组

试验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美沙拉嗪(法国爱的发制药公司)4次/d,1.0g/次,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3次/d,mg/次,治疗时间为60d。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PR)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以及Rachmilewitz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t进行检验,用()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进行表示,理论频数T>5,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PR、ESR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PR、ESR水平均较治疗前低,试验组患者的CPR、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6±3.4mg/L)、(16.6±3.6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Rachmilewitz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achmilewitz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的Rachmilewitz评分(2.3±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5±0.7)分,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χ2=9.,P<0.05)。见表2。

3.讨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虽较轻,但病程长,长期的反复发作易加重症状,引发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皮肤疾病、肝功能损伤等病症,使治疗难度增加[3]。美沙拉嗪通过抑制炎症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介白三烯的形成,进一步抑制肠黏膜的炎症,同时可以增强肠壁的结缔组织,加快溃疡的愈合[4]。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为含有3种有益菌的微生物制剂,口服后可快速到达肠道,并定植其中,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清除或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消化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5]。此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PR、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6±3.4)mg/L、(16.6±3.6)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Rachmilewitz评分(2.3±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5±0.7)分,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χ2=9.,P<0.05)。综上所述,2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可以增强抑菌杀菌的效果,有效地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加快溃疡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志刚,刘有理,俞善春.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2(6):-.

[2]沈宁.中西医联合治疗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16):60-61.

[3]李翠.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03(3):15-16.

[4]高磊,薛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3(5):-.

[5]梁艳.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5):-.

编辑:白莉编号:EB-F(修回:-12-14)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原文章pdf。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