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查看
前两天,一位康粉给康康姐发送了一篇新闻,
标题是
“XX医院急救”......
说个实在话,
看到这个推文的标题,康康姐真是瞬间上了头。
各位,真的要走到这一步吗?
又来?一年一次,内容都不带改的诶!
文章都不用打开,康康姐就能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一位女士,
家里西瓜用保鲜膜包着,
在冰箱里放了两三天,舍不得丢,
拿出来吃了以后就“中*”了,
肚子疼,发热,送医院急救,
严重细菌感染,差点丢命!
然后得出结论,
保鲜膜包住的隔夜西瓜很危险,
保鲜膜给细菌提供了生长的温床。
啧,别个明明是放在冰箱里的,
怎么能叫“温床”咧,说话都不严谨。
我们商量一哈,
下回就写为细菌提供了“冰床”,怎么样?
感觉还有点小幽默咧。
好啦,开个玩笑,
其实康康姐只是想跟大家说,
保鲜膜包西瓜真的没那么可怕,
不信?康康姐给你们介绍一个西瓜实验就知道了。
时间是在年的8月7日,
啧啧啧,康康姐追求真理的时间总是早于常人很多年啊。
那天,康康姐带着7个大小相似的西瓜,
来到了国内非常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请那里的专业技术人员,用实验来探寻,
究竟哪种储存方式更容易让西瓜滋生细菌。
至于为什么是7个西瓜?
别问,问就是康康姐喜欢葫芦娃......
当时,实验人员将同一批次的西瓜,
在无菌环境中,用保鲜袋、保鲜膜、保鲜盒分别包装、冷藏,
然后还安排了一个“裸奔”直接冷藏的西瓜。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西瓜表面的细菌数量最少的保存方式是保鲜袋,
第二是保鲜膜,
第三是“裸奔”,
保鲜盒装的西瓜,细菌数量最多!
震惊了没?
康康姐当时也震惊了,
结局确实跟想象中不一样。
但是,这个实验是在高级的无菌实验室里完成的,
就连切西瓜的刀、保鲜膜、保鲜袋、保鲜盒也都经过了灭菌处理,
所以说,除了西瓜本身滋生出来的细菌,
根本没有外来入侵的细菌!
这也更能说明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实验人员的专业解释吧,
估计你们也听不太明白,
康康姐就简单跟你们解释一下,
为什么保鲜盒装的西瓜滋生细菌最多呢?
这是因为保鲜盒里的西瓜被切得块块最小,西瓜与外界的接触面也最多。
保鲜膜、保鲜袋或者“裸奔”的西瓜
都只是一分为二,切了一刀而已,
西瓜与外界的接触面也只有切开的那一个圆面。
可见,减少食品与外界的接触面,
能够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那么,肯定有些杠精要说了,
按照这个实验的说法,保鲜膜包西瓜应该是比较安全的啊,
那为什么还总是会出现,开头提到的那些新闻呢?
呵呵,康康姐就问一句,
新闻里的人,切西瓜的刀子杀菌没?
环境做了无菌处理没?
撕保鲜膜的时候,手洗了没?
保鲜膜沾上细菌没?
都没有吧!
所以,让新闻主角中招的细菌都是外来入侵进去的,
根本不是西瓜自己滋生出来的好吗!
出事了,怪什么保鲜膜?怪什么西瓜?
要怪就怪你的切瓜工具不干净啊!
所以,综上两点,康康姐终于可以公布西瓜的正确储存方式了,
1
西瓜尽量整块储存,不要用勺子将西瓜的果肉挖出来,减少它与外界的接触面。
2
切西瓜之前,把砧板和刀用开水烫一下消个*,冰箱的卫生也要经常消*,减少外界细菌进入西瓜内部。
3
任何食品,保存时间越长,微生物增长得越迅速,所以,西瓜要尽快吃,超过两天还没吃完就不要吃了,丢掉它,谢谢。
最后,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保鲜膜让西瓜长细菌”的谣言了,要传就传这一篇撒!
高发期来啦!这种食物已经导致多人中*!转给考生,这些东西别吃!
被关在电梯里,救援人员必须多久到达现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