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现在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zqbdf/181213/6712021.html在新的发展阶段,聚集和扩散两种力量的变化以及在多个尺度方面的作用,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的走向。应对南北经济分化,促进东中—体,争取经济空间向好的演变,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青岛尤为关键。
百年青岛的城市变迁,有过初创和低落,也有过辉煌和闪耀。迄今,在南北经济差距扩大条件下,虽然青岛的发展面临挑战和压力,但崛起的价值对中国意义重大。
第一: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中心城市,中心和龙头城市衰落则意味区域经济砃塌。观察多国发展实践可以发现,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形态存在定的对应关系,在城市化中高期(城市化率50%-70%),都市圈主导城市发展;在城市化后期(城市化率70%以上),城市群主导城市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区域间、城市间、城市内快速交通体系的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城市形态将从都市圈主导即中心城区向都市圈扩散,到城市群主导即都市圈向城市群扩散,再到都市带及都市网主导即群与群之间的蔓延和链接,继而逐步定型,从而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通过都市圈和城市群带动,缩小空间发展差距和促进城市空间共同繁荣的格局有望初步形成。
第二,中国南北差距扩大和“东中一体”成形,在中国区域经济中,存在衰落和繁荣两种力量的博弈。一方面,随着东部中心经济要素的扩散以及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带来的明显时空压缩影响,东部地区及近邻的中部地区构成的区域,聚合成“一网”趋势愈发显著。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全球一体化和全球产业链调整导致区域经济的分化,年中国省区GDP增速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态势,常住人口增幅较快省份同样大多分布在南方地区。从近年来的省市经济增长看,北方的经济放缓或衰退已跨过辽河、海河甚至*河。从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分布图来看,经济放缓、人口增长放缓的第四象限,主要是北方地区,中部、东南都位于经济人口增长的第一象限。
从最能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角度来看,在北纬31度(长江线)以北地区总体都在下降,而东北、华北地区下降的幅度还很大,北方城市平均下降了6.2位,南方城市上升了66位。这表明放缓在北方加剧的同时,放缓还在向南推进,直逼长江“防线”,也就是北纬31度这条线。
第三,应对南北分化和北方向南方放缓蔓延,加快“东中一体”必须重塑北方若干”发动机"。中国经济需要多个动力源,北方经济需要“发动机”,山东半岛帣要“火车头”。中国需要真正的经济中心释放经济动能,带动中国经济持续上行。百年的吉岛城市变迁中,有过城市的初创和低落,也有过城市的闪耀和高光。时至今日,在南北差距扩大条件下,虽然青岛的发展面临困境,但崛起的价值也越加重要。
第四,“南北差距”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空间变化的一个全新视角。空间经济由东西分化转变为南北差距扩大,对地处东部和北方的青岛而言影响极为重大。经济“东西向“差距的缩小,验证了东部城市为龙头带动东中西跨区域开放的成功,也预示着在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青岛作为东部开放桥头堡的龙头价值将更为突出。在经济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的新背景下,青岛作为北方第三城,应该在缩小南北差距和带动北方城市发展上肩负出更大的责任,展现出更多的担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