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又称*蕈,属于大型真菌类。北方多发生于秋季,靠近山林地区,误采、误食可引发急性中*,甚至威胁生命。随着秋季人们外出登山旅游增加,采摘野蘑菇所造成的*蕈中*事件频发。多数*蘑菇的*性较低,临床症状相对轻,而具有肝*性的鹅膏菌属中*病死率则高达80%,严重程度不容小觑。近期,我科成功应用集成血液净化技术救治一例重症*蕈中*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患者马大姨从小在农村长大,对野果野菜野蘑菇情有独钟。在一次旅游中,她遇见了许多野蘑菇,长得极像儿时吃过的野蘑菇,不容思考便采集回家。而在三顿“野味”之后,马大姨逐步走向死亡的边缘。她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整个人萎靡不振,且症状迅速加重。医院提示严重的肝功能障碍,随即转入我院急诊考虑为“蕈类中*、急性肝损伤”,收入我院消化科治疗。
马大姨的入院检查提示存在严重的肝功能及凝血指标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达U/L,凝血酶原时间56.6s,凝血酶原活动度低至12%。入院当晚即即出现了神志恍惚、反应迟钝等精神症状,复测血浆氨高达umol/L,总胆红素升高至89.9umol/L,并出现休克,呼吸衰竭,紧急气管插管转入重症医学科。
入ICU后立即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中心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建立深静脉通路和血液净化的通路,迅速应用杂合的血液净化清除*素、降低血氨、维持内环境稳定,输注血浆及纤维蛋白原等对症治疗,早期启动肠内营养;筛查并预防深静脉血栓,精准的抗凝治疗。
(血液滤过灌流)
就在肝酶逐渐好转的时候,胆红素却持续升高至.4umol/L。高胆红素不仅反应出肝细胞损害严重,同时高胆红素对肝细胞、组织细胞及脑细胞具有*性作用,加重细胞损害及肝性脑病。根据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结合患者病情,我们采用血浆分离胆红素吸附技术,选择性吸附胆红素。经过三小时的胆红素吸附,患者总胆红素下降至73.3umol/L,血浆氨也降至正常,逆转了患者胆红素升高的态势。在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后,神志也逐渐清楚,配合指令动作,呼吸状态平稳,顺利拔管脱机并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血浆胆红素吸附)
秋季是*蘑菇中*高发季节,应尽量不去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或其他菌类。若误食野蘑菇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应尽早就医。在发生*蘑菇所致急性肝衰竭后,可采用血液灌流、血浆胆红素吸附或者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等血液净化技术,改善肝衰竭预后。
(血浆胆红素吸附)
血浆胆红素吸附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是重症医学科广泛应用的两种集成血液净化技术。血浆胆红素吸附技术是指血液通过血浆分离器后,分离的血浆送入胆红素吸附器完成吸附后再回输入体内。可显著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适用于各种疾病所致的高胆红素及高胆汁酸血症。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是指血液通过血浆分离器后,分离的血浆依次经过胆红素吸附器和血浆灌流器吸附后再回输入体内。双重吸附,特异性吸附胆红素的同时有效清除炎症介质,减轻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长期预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