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注意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率超50 [复制链接]

1#

近期,河南两名女子吃凉皮后中毒,导致一人死亡一人住进ICU,上了热搜新闻。最终调查结果显示这两名女子是由于食用了变质凉皮所产生的米酵菌酸而中毒。而类似的中毒事件产生的悲剧事件已发生多起。

“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闫琳提醒,米酵菌酸中毒并不是危言耸听,一定要引起重视。

长时间浸泡或者发酵的食物处理不当容易产生这种毒素

闫琳介绍,米酵菌酸(BongkrekicAcid,BA[1])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又名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闫琳介绍,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大部分与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以及凉皮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制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者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细胞菌酵米面亚种菌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闫琳介绍。

年10月份,黑龙江一家9口人,因为食用自制的酸汤子引发中毒,最终导致9人全部死亡,根本原因也是由于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闫琳正在查房。

变质银耳以及泡发过度木耳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毒素

闫琳提醒,除了发酵的米面等制品中容易产生米酵菌酸之外,泡发不当的木耳或者变质的银耳等食物中,也可能产生米酵菌酸这种毒素。

近些年,因食用了隔夜木耳中毒事件新闻也多次登上热搜新闻榜。年5月,一名34岁的东莞女子因食用隔夜木耳,导致食物中毒死亡;年7月,一名40岁杭州男性,因食用隔夜泡发的凉拌黑木耳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而这些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木耳泡发不当而产生的米酵菌酸而导致中毒。这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案例也在足以证明米酵菌酸的毒性到底有多强。”为此,闫琳提醒,木耳泡发时间不宜过长,不可食用隔夜木耳。

专家:米酵菌酸中毒目前没有特效药

那米酵菌酸中毒以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闫琳介绍,比较常见的就是上腹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严重的会出现肝肿大、黄疸、少尿血尿、意识不清甚至休克等。

“米酵菌酸中毒之所以死亡率高,首先是由于米酵菌酸毒力强且感染后无特效解毒药物。第二是,米酵菌酸对热稳定,经℃煮沸甚至高压烹饪都不能将其破坏。”为此,闫琳强调,夏季食物易变质,一定不要因为过度节俭而食用了不新鲜的食物。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房孝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