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停到涨停
瀚蓝环境惊*一日游
中标、改名,股价异动后停牌,之后又发布重大重组消息,复牌当天股价出现大幅波动,瀚蓝环境(原名南海发展)一系列动作,引发市场人士对其重组消息是否泄密的质疑。昨日,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消息,拟18.5亿元收购创冠中国100%股权,拟3.84亿元收购燃气发展30%股权。
中标、改名,股价异动后停牌,之后又发布重大重组消息,复牌当天股价出现大幅波动,瀚蓝环境(原名南海发展)一系列动作,引发市场人士对其重组消息是否泄密的质疑。广州私募人士昨天向南都表示,重组前大批资金敢于逆市抢筹,的确不太寻常。瀚蓝环境董秘*春然昨日向南都解释称,这纯粹是巧合,这次与重组对象达成协议很突然,公司也怕延后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标的。她特意强调,公司已经向相关人员自查过,整个过程严格保密。目前交易所也在核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开盘一分钟成交6000万南海发展近期股价异动是在10月11日,当天成交金额2.53亿元,比前一交易日增加了234%,之后的两个交易日接连放量大涨,10月15日当天的龙虎榜显示,买入前五均为机构席位。同日,公司发布消息,公司由南海发展更名为瀚蓝环境,当日停牌。昨日,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消息,拟18.5亿元收购创冠中国100%股权,拟3.84亿元收购燃气发展30%股权。诡异的是,昨日该股复牌后,开盘1分钟内被打到跌停板,之后迅速拉升,9:45涨停;随后三次打开,之后牢牢封住涨停。其中,开盘1分钟内成交了6000万元,是全天成交额的1/6。“今天开盘时看到这个股票很奇怪”,广州私募人士翁富向南都分析称,盘中波动幅度达到20%,可能是开盘后前期进入的资金担心大盘不好,而且利好消息提前反应,获利出逃。之后涨停可能是游资和部分基金参与,动用几千万资金能力也不一般。异常的是公司停牌前三天,那么多资金在买,当时大盘不好,其他环保股也在盘整,如果没有相对确定的消息,资金会有那么大的决心?协议签订很突然“这确实是巧合”,董秘*春然表示,重组前的股价异动,公司也留意到。2013年10月11日,公司在官方站上披露中标首钢项目信息,10月15日在上交所站公告更名,当时有研究员推介,称“恭喜南海发展跨出区域限制的第一步”,业内同行也认可公司的管理能力。关于改名,她解释称,在公司2012年度股东会就有投资者提出“公司的名字不太清晰,很多人不知道公司做什么的,有地域局限性”,这也切合公司管理层的想法,公司主营业务约五成是环保类,此前公司涉入了污水处理业务,公司制定的十二五计划中确定了“要做全国有影响力的固废行业环境服务和运营商”,再加上当时市场给予环保股的良好氛围,导致股价停牌前大涨。2013年10月16日,因瀚蓝环境未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股票于10月16日临时停牌一天。*春然表示,其间公司咨询过大股东和董事会,均没有重组的具体细节。公司总经理询问“复牌后能否做重大项目”?按照规定要三个月之后才能策划。因这个标的非常难得,公司与董事会沟通后决定试一试。“这个协议签订很突然,可以说逼出来的”,*春然表示,因与重组方是通过中间人认识的,当时也只是初步接触,公司担心延迟3个月会后失去难得的合作机会,于是当天与创冠香港电话沟通,在得到对方明确答复愿意就并购事项签署排他性协议后,才办理了因策划重大事项停牌的相关手续。“公司已经自查过,没有问题”,*春然表示,已经对上市公司及重组对方、交易标的高管,相关专业构及相关人员的直亲属买卖瀚蓝环境股票及其他相关证券情况进行了自查,并出具了自查报告。南都发现,自查期间,持有该公司股票较多的是该公司董事、总经理金铎的丈夫游广武,持有10万股,不过最后买入的时间为2013年6月25日。瀚蓝环境称,公司及相关负责人员从未和创冠香港以及南海城投就资产重组事项进行过商讨。游广武购买股票系其本人根据市场信息、行业和个人独立判断做出的投资决策。*春然还表示,公司已经发布公告做了风险提示,由于股票交易异常情形尚待相关方进一步核查,如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涉嫌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重组将被暂停并可能中止。收购价格合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瀚蓝环境重组的溢价率并不高,其中收购创冠中国预估值增值率为43
.40%,燃气发展的预估值增值率为148
.04%。*春然解释称,就净资产来说,溢价率确实不高,收购时必须要考虑垃圾站的价格是不是理想。广州证券首席行业分析师姚玮也向南都表示,收购价格合理,是看好该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瀚蓝环境原有业务缺乏成长性,而创冠的垃圾焚烧能力全国排名前十,瀚蓝环境的固废处理业务能力将大大提升,也将突破对外发展的瓶颈,把固废处理业务推向全国。像新蓉投资也是通过不断收购壮大环保类业务。未来看,随着各地补贴的加大和垃圾处理费的增收、环境税的出台,固废行业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期,未来每年增速保持在20%-30%。*春然表示,未来,公司将依托这些项目所在地的资源,寻求业务拓展,复制固体废物一体化集约化处理的“南海模式”。